新聞

2022年1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仁濟醫院蔡衍濤小學 - 2022年1月
A Little Miracle英語連繫生活 綻放潛能光芒
仁濟醫院蔡衍濤小學屹立大埔區30載,多年來一直秉承仁濟醫院「尊仁濟世」的精神,實施全人教育,注重「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」五育均衡發展。在英文教學上,陳淑兒校長帶領專業教學團隊革新求變,把握所有機遇,積極為學生提供富有啟發性的學習機會。通過科技創新教育,讓藝術陶冶心靈,讓多元活動綻放學生光芒,成就一個個「a little miracle」。
把握學習機會 全面提升語文能力
學校通過活用多項英文學習措施,全面提升學生英語四大範疇能力。陳校長表示:「在課程規劃上,學校把握各種機會,參與不同計劃,藉以貼合教育趨勢,持續完善英文科課程。例如校本READ Programme,透過由外籍英語老師帶領學生,分組朗讀英文故事,豐富英文閲讀量,培養閲讀興趣,並授以閲讀策略和技巧,藉以提升讀寫能力;同時推行外籍老師協作計劃,課堂會由一位外籍英語老師和科任老師協作教學,增加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,營造自然英文語境。」與此同時,學校洞悉初小學生在完善英語詞彙和發音的重要性,因而特別設計「英文識字小冊子」,集合課文詞彙和延伸單詞,集中拓展學生的詞彙庫;外籍英語老師更特別為「英文識字小冊子」及英文默書錄音,讓學生從聆聽中學習,提升英語知識和口語能力。
及至高小階段,教學團隊在課程框架應用資優教育理念,在課程滲入不同學習技巧,例如思維圖、創意寫作、比較異同等,從中激發高階思維發展。陳校長續指:「傳統的小學課堂模式與中學學習模式大相逕庭,往往讓學生難以順利銜接。然而,滲入學習技巧不僅提升思維發展,這種學習模式與中學類近,讓學生提早接觸有利於銜接升中。」課堂以外,學校鼓勵學生活用Wordwall,與師生進行英語互動,在持續訓練語文能力同時,亦以「學長學姐」的角色與初小學生進行伴讀任務,溫故知新之餘,亦實踐教學相長的效能。
提早支援幼小銜接階段
陳校長坦言本學年的小一新生面對的挑戰尤為嚴峻:「受疫情所限,全港學校都有大部分時間處於停課狀態,部分幼稚園生甚至沒有經歷過校園生活便要升上小一,這令學生在共通能力發展上未夠完備,如社交技巧、自理能力、適應環境等。」因此,學校特別提早進行幼小銜接活動,由去年六月末起,安排準小一生參與銜接課程,在外籍英語老師帶領下,進行創意寫作、戲劇、遊戲等,逐步鞏固已學知識,並預習小一課程,藉以適應小學的學習模式。
校本閲讀計劃 營造全校樂讀氛圍
學校深信通過培養恆常閲讀習慣,學生不僅能夠延伸課堂所學,吸收不同範疇的知識,更能建立自學精神,這對提升學習效能甚有禆益。教學團隊設計校本閲讀計劃,計劃以單元學習形式推展,學生只要利用電子學習裝置掃瞄二維碼,便能進行延伸閲讀。黃穎詩副校長表示:「在疫情下,常規課堂都壓縮在上午進行,我們期望學生亦能善用下午時段延伸學習,做到溫故知新。教學團隊設計了校本自學小冊子,通過與常規英文課程相關的閲讀理解文章,以及多媒介延伸資源如影片、互動遊戲等,鞏固課堂所學,同時擴展相關課題的知識層面,亦能從中培養自學精神。」而且,校本自學小冊子亦載有由外籍英語老師錄音的文章聲檔,學生可以「邊讀邊聽」,完善英語發音,提升英語聽、讀能力。
與此同時,學校亦善用校園環境,在校園各個角落滲入英文閲讀元素,打造成富有「書卷味」的愉快閲讀氛圍。教學團將校內各樓層打造成不同主題的「藝術長廊」,當中二樓和五樓便成為了「英文故事長廊」。英文科主任葉敏眉老師笑言:「在校本閲讀計劃中,指定圖書亦是學生耳熟能詳的故事。英文科組由此出發,以動物為主題布置『藝術長廊』,除了故事中的動物角色,更加入了多種動物,同時附有這些動物的介紹,讓學生跳出故事,將學習延伸到更寬廣層面。」通過先熟悉故事,然後引入到學習技巧和語文知識之中,能夠有效引起學習興趣。學生一旦對學習有了興趣,學習成效自然提高。
跨科學習 語言知識融會貫通
教學團隊察覺到不少學生都有穩固的英文根基,然而在真實生活環境中,往往缺乏能夠運用英語,甚至增潤知識的學習場景,這讓學生只能將英語「困」在英文課中。故此,學校近年應用跨學科協作策略,推展「校本SPARK創新課程」,整合並貫通英文科、常識科、視覺藝術科目以及生命教育的課程內容,以英語進行教學。同時,配合全方位學習,從多元化的學習活動中展示、投入及實踐,訓練共通能力,如解難溝通、團隊合作等,豐富學習經歷。
英文科主任楊芷敏老師表示:「在課程上,我們期望學生在持續增強英文能力和語文知識以外,亦平衡常識科關注世界周遭的重心。因此,課文以中英對照模式顯示;亦會由一位外籍英語老師和本地常識科任老師共同教學,一方面幫助學生拓展更多元範疇的英文詞彙,另一方面確保能夠掌握較為深奧的概念理論,如科學定律、地球物質等,藉以提升學與教效能。」
語言課寓學於樂 互動中溫故知新
在下午的潛能發展時段,教學團隊設計每星期一次的「語言課」,多位外籍英語老師會同時入課教學,與初小學生進行分組活動,通過遊戲、戲劇、烹飪,從遊玩中學習英語。黃副校長指出:「學校深信學習從不應只局限在課本之中,生活中所有場景也是學習機會。因此,在『語言課』中,我們期望學生能在輕鬆的環境下,參與有趣的活動時自發地運用英話,做到活學活用,從中領略英語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性,藉以激發學習動機。」
在疫情下,下午的實體課堂未能舉行,教學團隊改以網上課堂形式進行「語言課」,又設計不同的主題活動,讓學生繼續將學習延伸。網上「語言課」集中訓練學生的英語會話能力,通過聊天交流、好書分享、觀影心得等活動,讓學生主動「開口説」。最近,學校便舉行了「英語説故事大賽」,學生需要自行錄音故事內容,並上載到電子學習平台,從中讓教學團隊了解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,有效針對性調適課程規劃,助學生進一步增強英文水平。